艾裕-专注母婴调养泡浴
21天养生计划

24节气|今日寒露,秋咳秋燥要警惕!

时间:2022-10-08    


微信图片_20221008082756.png

-中/国/传/统/二/十/四/节/气-


寒露惊秋晚,朝看菊渐黄。

唐朝·元稹《咏廿四气诗·寒露九月节》


2022年10月8日15点22分16秒,

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三,星期六。

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,

秋季的第五个节气——寒露。

微信图片_20221008082806.jpg


寒露是深秋的节令,虽然和白露节气一样,都带着一个“露”字,虽然都在表示水汽凝结的现象,但有所不同的是,白露节气是天气从炎热向凉爽的过渡,但寒露却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,一步一步的递进,很快就离冬天不远了。

 

还有老话说: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,寒露过后,昼短夜长,寒气渐生,昼夜温差也比较大,我们在早上或者是晚上的时候,会感觉到比较冷,而且空气也变得比较干燥,所以,在这个节气,我们应该如何来顺应节气养护自己的身体呢?

01.养阴润肺,防秋燥

寒露过后,正是人体阳气收敛,阴精潜藏于内的时候,所以从这个节气开始,我们应该要以保养阴精为主。另外在中医上认为,寒露时处深秋,燥邪当令,稍不注意就能成功侵犯人体表面,而耗伤肺阴。如果调养不当不当的话,就会出现咽干,皮肤干燥,流鼻血等“秋燥病”症状。

微信图片_20221008082810.jpg

这种情况呢,可以先从饮食上来调养,以滋阴润肺为主,多吃一些食性温润的食物,也可以可选择一些有滋补脾胃、润肺养阴作用的新鲜蔬菜和应季水果,如梨、葡萄、香蕉、胡萝卜、山药、冬瓜、莲藕、银耳等,以及豆类、菌类、海带、紫菜等。

 

另外脾胃虚弱的人,要少吃伤脾胃的生冷蔬果,喝热药粥养胃健脾,如甘蔗粥、玉竹粥、沙参粥、生地粥等。

养阴润燥的食疗方有很多,这里推荐一个既经典又简单润燥糖水——银耳雪梨百合汤。


【食材】

银耳半朵、百合10克、雪梨1个、冰糖适量


【做法】

1. 银耳提前泡发,将泡好的银耳去根,撕成小块儿

2. 雪梨去皮、核,切成小块儿,备用

3. 把所有的原料放入锅内,加入适量的水

4. 水烧开后调成小火,炖煮20分钟,倒入冰糖,搅拌一下即可


这道秋季润燥糖水十分平和,大人孩子都适合,但要注意的是,虚寒或者是痰湿体质的,白痰多、易腹泻、舌头水滑、舌苔白腻、面色青白的大人孩子,就不太适合喝。

02.先调脾胃,后进补

寒露时处秋冬,这个节令,就要开始重视进补了。老一辈总说:“秋冬进补,开春打虎”,但寒露时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变化,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,再加上现在我们的日常饮食里面的营养已经非常丰富了,从寒露过后开始进补,也要以平补为主。

 

但有一个原则是,进补之前,要先把你的脾胃给好好调理一下,这样才能让你的身体更好地受纳滋补营养。不然的话一旦脾胃运化失常,就会生火、生痰、生燥,这样下去更会伤阴。

 

像平时一些脾虚的人,在这个节令开始,可以服用一些健脾、益气、和胃的药物,以便更好地调理脾胃。

03.巧用穴位及药浴

微信图片_20221008082816.png

肾俞穴

定位:在腰部,第二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

取穴:先取命门穴(直立,由肚脐中作线环绕身体一周,该线与后正中线之交点即是本穴),由命门穴旁开双侧各二横指(中食指,约1.5寸)处即是本穴。

功效:温阳散寒、化气利水。

推拿:双掌摩擦至热后,把掌心贴于肾俞穴,这样反复来回摩擦50~60次,至出现酸胀感,并且腰部微微发热。

微信图片_20221008082819.jpg

关元穴

定位: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下3寸。

取穴:以手四指并拢,食指上缘紧靠肚脐,小指下缘所在水平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,即是本穴。

功效:培元固本、补益下焦。

推拿:搓热掌心,将掌心放置在关元穴上,五指向上翘起,做回旋形动作。频率由慢到快,范围由小到大,直到有发热的感觉,每天1次。

微信图片_20221008082823.jpg

三阴交穴

定位:在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

取穴:以手四指并拢,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,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,即是本穴。

功效:滋养阴精、健脾升阳。

推拿:用拇指指腹按住穴位作旋转揉动,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,持续2~3分钟,然后用拇指指端按在穴位处,逐渐向下用力,以产生酸胀感为度,持续约30s,每天1次。

04.药浴调理

寒露后药浴以扶阳祛寒为主

通过浸泡洗身或沐足。热水的温热作用可疏通腠理、活血通经、发汗解表。宝宝以“艾裕体系列药浴”为主,成人可以选用“艾裕通”来进行调理!

在药浴过程中,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:
1、温度不宜过高,一般38-42度左右,可根据每个人的耐热度调节,温度过高会加重心脏负荷,使血压升高。
2、时间不宜过长,宝宝通常为10-15分钟,成人通常20-30分钟为宜。体虚者时间不宜过长,否则出汗过多导致虚脱,甚至脑供血不足而昏厥。
3、药浴前可先补充一杯温开水,避免水分流失;药浴后若身体残留中药味,不要马上用清水冲洗,否则会降低药效。
4.孕妇、女性经期、皮肤破溃者禁用,高血压、心绞痛、糖尿病等患者慎用;空腹、饱食、酒后者不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