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,一片小小的叶子落下
便知天地气场开始转变
阳气开始由“夏长”向“秋收”变奏
我们也要收回夏天里疯长膨胀的心
做回一个从容坦荡、寂静欢喜的人啦
‘立’有开始和到来的意思,立秋,表示秋天正式来临。
接下来,时节和气候都会有很大的转变。
俗话说,多事之秋,在转换季节的时候孩子是会很‘多事’的,这个时候,家长在养护孩子这件事上要有及时的调整,否则就会让孩子埋下病根。
如《庄子》里的一句话:“夫春气发而百草生,正得秋而万宝成。”立秋至,就昭示着收获的时节了,过去辛苦耕作的春夏,每个日子都未辜负过。
立秋有三候:"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降,三候寒蝉鸣"。
〔 凉风至 〕立秋后的风,会让人们感觉到凉爽,此时的风已不同于盛夏酷暑天中的热风;
〔 白露降 〕立秋后,昼夜温差变大,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,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。
〔 寒蝉鸣 〕天冷时叫声低微的蝉即为寒蝉,这时候的寒蝉,食物充足,温度适宜,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,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了。
立秋,健脾就是养肺
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。
立秋后2天,就是三伏天的末伏时期,是阴气和阳气、暑热和凉风、湿和燥最激烈的搏斗期。
经过一个夏天的闷热潮湿,身体内积聚了很多湿气、热毒。秋气收敛,此时的湿热淤阻,很容易体内郁热,引起病邪,有些会变作湿疹、口疮、痘痘发出来。
所以,立秋之后第一重任,就是养护好脾胃。中土运转给力,才能把体内藏着掖着的暑湿赶出去。可以选择三伏药浴调理,或选择润通药浴来调理。
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,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。同样地,这个季节对孩子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
家长们要特别注意的是:虽然已经立秋,但是天气仍然十分炎热,吹了一季的空调,没有及时驱寒的孩子外热内寒是比较严重的,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得外感。
此外,到了秋季,气候会越来越干燥,要预防肺系(呼吸系统)疾病,就要重视润燥。但是夏季湿气重,这个阶段不做好祛湿,到了秋季是很难滋阴润燥的。
因此,立秋后养护孩子要遵循三个原则,一是健脾祛湿,二是及时驱寒固本,三是润燥润肺。家长们要及时地根据节气调整孩子的一些饮食和生活习惯,才能强健体质,更好地过秋冬。
秋三月
养生总论
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
——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
立秋养护孩子第一步,先祛湿健脾
秋天的“收",其实是收获春夏播种耕耘的成果。我们人体的阳气,在经历了春天的生发,夏天的长养,已经为身体储存了满满当当的阳气,这都是在为秋冬季积蓄能量。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》认为:“人之元气,培养于脾。”脾是孩子抵抗力的根本,在接下来的整个秋季,不论是润肺、滋阴、生津,还是冬季帮孩子进补,孩子的脾胃健运是最大的前提。
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地帮孩子祛除体内的湿气,湿邪困脾,脾脏功能疲弱,就不能很好地运化水谷精微。到了秋季帮孩子滋阴润燥,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湿困。水湿内停,时间久了就会化热。在这样的状态下,孩子的抵抗力会变弱,很容易会受到流感病毒、手足口病、秋季腹泻等传染病的侵袭。
所以,接下来仍然要重视祛湿,而祛湿和健脾是分不开的。
秋季饮食要点:
① 夏季饮食须减辛增酸。
秋天宜收不宜散,辛味发散泻肺,所以要尽量少辛味之品,如辣椒、韭菜、葱、姜,白酒等;
秋季肺脏当令,肺金过旺,易伤肝木,酸能收敛肺气,如山楂、石榴、葡萄、柠檬、酸枣、青果、乌梅等酸味食物。
② 宜滋阴润燥。燥为秋的主气,可通过滋阴润燥之品,缓解秋燥。如莲子、桂圆、番茄、蜂蜜、银耳、百合、芝麻、杏仁、枸杞子、枇杷等,这些滋润多汁的食物,可生津润肺。
③ 宜健脾养胃。入秋后,脾胃较为虚弱,可多吃扁豆、山药、小米、芡实、熟莲藕、陈皮等健脾食材,或者常吃点小米粥,粥既能养胃,又可以补脾润燥。
及时驱寒,避免孩子中阴暑
我们现在正处在三伏天的中伏,秋意不浓,长夏之气未消,天气依然是很热的。天气热,开空调的时间越来越长,孩子吹了一个夏天的空调,身体是外热内寒的。如果嘴馋吃点冷饮冷食,空调和冰冷食物的寒邪结合暑邪,就会让孩子出现头痛、怕冷、咽痛、四肢酸痛、腹胀腹泻、呕吐等症状,这就是中了阴暑。中阴暑的孩子通常很烫,但是没有汗的。
所以,秋天要收好我们的阳气,减少阳气耗散,保证阴精内蓄。
这段时间呕吐和腹泻的孩子很多,家长一定要重视。
家长要顾护好孩子的脾胃,尽量少吃冷饮冷食,不要天天喝清热解暑的汤,更不要喝凉茶。在三伏天期间,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。发现孩子中了阴暑,要及时帮孩子散寒化湿,给孩子喝藿香正气口服液。如果孩子高烧不退,一定要及时就医,避免耽误病情。
除了饮食忌寒凉之外,可以给孩子泡泡脚,在水中加入药浴,能起到祛湿的作用。水温不要超过38℃,泡脚5~10分钟即可,每周1~2次,泡脚后要注意给孩子的脚底做好保暖。
润燥润肺,开始为入秋打好底
夏天养心,而到了秋天则转为养肺为主。立秋后若没有及时顾护,等到天气转凉后,呼吸系统的疾病就会频发,比如感冒、咳嗽、肺炎、哮喘等。
肺气在秋天最旺,功能最强。我们可以借助秋天肺气生发,多做深呼吸,让肺气在身体里通宣理达。
立秋之后要警惕“秋老虎”,孩子在这个时候很容易感受温燥之邪。燥邪是具有干燥、收敛等特性的外邪。秋主肺,而孩子天生肺常不足,所以肺腑最易受到燥邪的伤害。肺主皮毛卫外,主管人体的皮肤和毛发,是人体最外部抵御外邪的防护网,如果不注意养肺润肺,天气变冷以后,呼吸系统的疾病就会找上门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