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裕-专注母婴调养泡浴
早教育儿

小雪|做好这4件事,让宝宝过好一整个冬天~

时间:2023-11-23    

3.png

小雪节气的由来与特点

小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,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,即太阳到达黄经240°时。     

小雪标志着冬季的开始,根据中国传统的农历历法,小雪表示降雪量较小的雪。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031.jpg

小雪”养生攻略       

1.饮食调理     

在冬季,孩子们的饮食应以温补为主,适量增加蛋白质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。     

例如,可以多吃一些萝卜、红枣、桂圆、黑芝麻、核桃等食物,这些食物具有补气养血、温暖身体的作用。     

同时,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多生冷的食物,以免刺激胃肠道。      

2.锻炼身体     

尽管天气寒冷,但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孩子们的体质。     

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,可以带孩子们到公园或户外进行活动,如跑步、做游戏等。     

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血液循环,还能增强他们的免疫力。      

3.保持室内空气流通     

在冬季,由于气温较低,许多家庭可能会长时间关闭门窗以保持室内温度。     

然而,这可能会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,增加病菌滋生的机会。     

因此,要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同时,要定期晾晒被褥,保持干燥整洁的居住环境。      

4.预防呼吸道疾病     

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,孩子们尤其容易受到感染。因此,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,如电影院、商场等。     

如果必须外出,要给孩子做好保暖措施,如戴帽子、围巾等。同时,要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,如勤洗手、不随地吐痰等。     

5.增加光照时间     

冬季由于气温较低,孩子们可能会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。     

然而,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孩子们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,有助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。     

因此,要尽量增加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,尤其是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。     

同时,要给孩子提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,如鱼肝油、蛋黄等。

“小雪”节气饮食建议

1.吃萝卜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041.jpg

小雪已是初冬季节,有些为了不让小朋友冻到已开空调取暖,穿着也是厚衣加身,因此就很容易上火。

为了防止温热过度产生“上火”,萝卜可清热生津、凉血止血、化痰止咳,煮熟后的萝卜则偏于益脾和胃、消食下气,所以冬季补益的时候适量的吃些萝卜,脾胃虚寒的人不能吃生。

2.黑色食物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049.png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054.png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058.jpg

黑色的食物入肾,所以小雪时节,也要多吃 黑色的食物。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枣等,不仅可以补养肾气,还可以抵抗寒冷、润肺生津,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。

黑芝麻红枣粥

黑色的食物入肾,所以小雪时节,也要多吃 黑色的食物。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枣等,不仅可以补养肾气,还可以抵抗寒冷、润肺生津,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。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103.png

食材:

粳米150克、黑芝麻粉20克、枣(干)25克、白砂糖30克

做法:

① 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,放入粳米和红枣,先用旺火烧沸,然后改用小火熬煮,待米粥烂熟;

②调入黑芝麻粉及白糖,再稍煮片刻,即可盛起食用。

功效:

益肝补肾、养血润燥、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

3.栗子

冬天的食补重点是肾,栗子被称为“肾之果”,具有补肾壮腰、活血化瘀的功能,很适合冬天人体的需要。栗子性温味甘,有补肾强筋、健运脾胃和活血的作用,小儿经常食用栗子可以治疗遗尿、小便清长、大便溏烂等症状。可以做烤板栗、板栗粥、板栗饼。

▼板栗红枣糖水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109.jpg

▼板栗杂粮饭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113.jpg

“小雪”节气药浴建议

药浴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,借助水的特性,将相关的药物溶于水中,采用温热法(即选择一定的温度)使药物透过皮肤、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、血脉,由表及里,分布全身。

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理效应可起到疏通经络、活血化淤、驱风散寒、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、调整阴阳、协调脏腑、通行气血、濡养全身等,轻松达到防病治病的养生功效。现代药理也证实,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,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。冬季泡药浴,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肤,由表及里,通达脏腑,改善微循环,可以有效疏通经络、增强新陈代谢,加强肾脏纳气功能,从而达到强身健体、美容护肤的目的!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118.png

“小雪”节气推拿建议

1.揉一窝风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123.png

定位:手背,腕横纹正中间凹陷中。

操作要领:用中指或拇指端重揉本穴

频次:100~300次/日

2.补肾经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128.png

定位:小指末节螺纹面

操作要领:从小指末节根部向指根方向直推

频次:150次~200次/日

3.捏脊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132.png

定位:大椎(第七颈椎棘突)至长强(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的中点)呈一直线

操作要领:用拇指、食指、中指三指自下而上提捏。

频次:5-10次/日

4.揉关元穴

微信图片_20231123103138.png

定位:脐下三寸

操作要领: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本穴

频次:100~300次/日